关于印发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7-15 09:32  
字体+ | 字体- 分享:

良政办〔2017〕24

 

 

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城区政府各部门,良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城区级各双管单位,城区直属各事业单位:

《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经城区三届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6月28

良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南宁市落实广西两个建成战略部署,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达到预期战略目标,根据《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城区认真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为抓手,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统筹推进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医药和妇幼健康等工作,提前完成了主要健康和计划生育指标,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实现了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 居民健康素质显著提高打造健康良庆,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科学健身。至十二五期未,全城区健康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城乡环境状况加快好转,广大居民健康信息、健身技能、膳食营养、基本医疗、慢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等素养知识明显增强。全城区婴儿死亡率3.7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98,分别比2010年下降2.31个千分点和3.3个千分点,2012年以来连续4年无孕产妇死亡。

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稳步推进新农合报销比例和水平、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付方式改革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从医改中得到更多实惠。全城区政府办和公立医院办的卫生院(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按要求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自治区增补的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减少的收入部分由各级财政按比例给予补助。

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提高筹资标准,调整新农合报销政策。2015年,新农合人均筹资为450元,比2010年提高了300元;参加新农合有215406人,参合率100%,相比2010年提高了8.43个百分点;参合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50.1%,比2010年提高7.2个百分点,最高补偿封顶线12万元,比2010年提高7万元2015年,有215406人次的参合群众获得了医疗补偿,补偿金额8352.09万元,极大减轻了参合农民患病医疗费用负担。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执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灵活用人机制,坚持绩效考核分配机制,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政策,充分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现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程序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

   3. 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建设完成了良庆区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项目、良庆区玉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良庆区卫生监督所综合楼那马镇卫生院那陈镇卫生院、南晓镇中心卫生院、良庆镇卫生院业务用良庆区急救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完善辖区内63个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和5个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配备8辆120救护车、4台彩超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14台,医疗设施的投入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就医条件。

发挥城区卫生医疗引领作用,和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达成合作协议,由市二医院向辖区卫生院长期派驻专家坐诊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定期到各镇卫生院开展大查房医学技术讲座,以传、帮、带、教方式提高各卫生院医师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全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城区各类医疗机构272家,其中综合性医院8家,专科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乡镇卫生院5家行政村卫生室57家,私营诊所194家。卫生技术人员2824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72人注册护士 974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8.3人,比2010年增加4.7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56人,比2010年增加1.08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86人,比2010年增加1.56人。床位规模达到1312张,2010年增加了616张病床使用率为83.37%,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城区基本形成了城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 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根据临床需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新农合报销范围。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的中医药。加强中医药基础建设,建成了大塘中心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南晓镇中心卫生院和良庆镇卫生院中医特色诊疗区。全城区100%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8%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统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5.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逐年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城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0元,比2010年提高25元。加强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建立艾滋病联防联控机制,推进防艾攻坚工程,开展治理性与毒品传播艾滋病,打击假壮阳药的制售流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开展随访及检测工作。2010-2015年每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死亡病例比上年下降5%以上,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加快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步伐,提高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达标率。

    6. 计划生育工作明显加强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贯彻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积极建立人口计生联动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教育、行政、服务、帮扶等多种措施治理人口问题,促进了人口适度低生育增长。

完善拓展计生利导政策,实行政府补贴计划生育家庭的新农保、新农合资金、独生子女居民年老奖励制度、计生家庭爱心保险制度等多种计生奖励政策,使计生家庭享受了更多的实惠。制定《关于建立良庆区人口计生工作部门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良庆区孕情跟踪管理服务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文件,全面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有效优化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2015年,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3.13,比2010年下降了8.69个比值。完善城区、镇、村三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将流入人口全部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的工作模式,坚持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多部门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7. 卫生计生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强化卫生计生法治建设,规范执法程序,落实卫生计生行风监督管理和两公开制度,简化办证程序,实施电子办证,坚持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了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规范了依法行政行为。至十二五期未,全城区卫生监督协管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开展各类卫生监督检查3000户次查处各类卫生违法行为案件25件,处罚金额18万元。卫生计生工作动态、监督检查、便民政策等信息快速准确地在城乡村三级政务公开栏上公开,权力运行规范透明。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1. 发展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卫生计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南宁市良庆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加快推进健康建设纳入了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区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强调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卫生计生资源均等化,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加快创新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区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提供了发展机遇。

    2. 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期间,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而与日俱增。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疾病谱变化、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引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多样化。目前,我城区仍存在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薄弱的现状。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凸显出医改联动机制不协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重点领域相关改革进程相对缓慢等问题。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改革刚刚起步,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较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诸多问题相互交织。人口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能力、老龄人口对社会养老保障能力、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带来的挑战相互影响,使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纲领,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落实城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以加快卫生计生发展转型、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口宏观调控体系;以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增进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城区卫生计生事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益。把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不断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坚持优化存量、增加总量,统筹依法治理和健康服务协同发展,促进我城区卫生计生健康发展。

   3.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健康服务领域,加快医疗与养生养老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健康服务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和养生养老需求。

   4. 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突破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体制机制和深层次矛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和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创新。推动卫生计生发展方式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推进人口发展以数量控制为中心实现长期均衡发展转变。

   5. 坚持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基层能力提升作为重点,突破瓶颈制约和关键环节,确保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夯实发展基础。采取医疗联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对口帮扶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6. 坚持法治引领,强化监督。充分发挥法治对完善生育政策和服务管理改革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卫生和计划生育法治水平。强化信息及时公开,实行全行业和分级分类监管,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立起适应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普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健康指标有所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人口性别结构趋向正常,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更加完善。

 

十三五时期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2015年

2020年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8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5.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

预期性

★婚检率(%)

90

预期性

疾病防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6

预期性

★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约束性

肺结核发病率(/10万)

≦58

预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

比2015年降低10%

预期性

妇幼保健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1

约束性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5.84

≥90

约束性

★目标人群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

≥90

约束性

计划生育

常住人口(万人)

36.8

39

预期性

总和生育率

-

1.95左右

预期性

出生人口性别比

113.13

≤112

约束性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4

6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8

2.6

约束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95

3.2

预期性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0.32

2

约束性

医疗卫生保障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

75左右

预期性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28左右

约束性

注:测算各指标用到的人口数均为常住人口数

    三、“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1.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巩固基层改革成效。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解决好村医的报酬落实村医养老保险等待遇,促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发展,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同步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全面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落实政府补助、医院加强核算和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完善多方监管机制。理顺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破除公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2. 推动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以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下大力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适度扩大单病种付费范围,实行优惠低级别医院的医疗保险政策,引导参保对象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认真落实转诊制,通过医保报销政策引导城乡居民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深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有序分流患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适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基本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对医务人员临床合理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培训力度。

(三)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提高队伍技能水平

    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卫计队伍培育。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对全科、产科、儿科、中医等紧缺型专业的培养;着力加强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定向培养。 加强人才引进,选拔培养好卫计领导干部、中青年骨干人才、卫生计生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合理配置中西医、社区卫生技术、基层计生服务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等人员岗位结构。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全面提升我城区卫计领域各类人才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时期,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临床需要,每年有计划的选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进行业务培训,全方位提升卫计专业水平。

  (四)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1. 加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结合五象新区规划发展和人口增长情况,加快我城区城乡卫生标准化建设。完成良庆区人民医院二期建设,积极推进南晓镇原门诊部改扩建,在五象新区新建五象湖、蟠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工程。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不断改善服务条件。继续开展群众满意卫生院创建活动,推广城乡基层适宜技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强化镇级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的传统优势。改善村卫生室就医条件,创新发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乡村医生有关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至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所有镇级卫生院都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运行机制稳固,服务功能得到完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2.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城乡二级急救网络建设,不断夯实卫生计生系统内部的纵向和涉及其他部门的横向关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模式,确保卫生应急体系有效运转。

3.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职业病、慢病防治能力建设。整合乡镇卫生妇幼健康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人员和设置机构,完善职业病、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病慢性病防治能力。

4. 加强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快城乡两级卫生计生执法资源整合,理顺城乡卫生计生执法管理关系,建立专业监督、综合执法、网格管理、责任到人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基层计划生育成果,构建卫生监管网底,实现职能明确优势互补执法提升的卫生计生监督体系。

5.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服务区域,核定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并逐步落实人员编制,实现城乡居民卫生全覆盖。每个镇至少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镇卫生院,每个非卫生院所在行政村至少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每个街道范围或3万至10万人口的居民规划区至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过渡为政府举办,确保每个街道至少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城市新建设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规划好社区卫生机构,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或建设用地,对达到一定规划人口的新建住宅小区及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并由政府按成本价购置或租赁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按照人口规划数预留,其中5000人到1万人的住宅小区预留不低于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人到3万人的住宅小区预留不低于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以上人口的住宅小区预留不低于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房屋的政府给予补助。建立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紧急救治、救灾等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公益性得到落实。

6. 加强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发展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养老护理床位、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等形式,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适宜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医养服务网络。

    7. 加强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完善监测网络。进一步将监测点延伸至镇级行政村领域,结合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溯源追踪调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监测。着重对食品常见有害因素监测、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检验能力建设。延伸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保持100%。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适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五)增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加强生育政策解读和宣传倡导,依法依纪查处违法生育行为,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维护良好生育环境,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 深入推进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营造社会性别平等的舆论氛围。继续推进以十大阳光女孩评选活动为载体的关爱女孩行动,完善促进女孩成长成才及其家庭致富发展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打击两非倒查倒排机制,落实联席会议、案件移交协办、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孕情动态跟踪服务,保持打击两非行为的高压态势,促进人口出生性别比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

  3.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实施国家孕前免费检查项目,开展生殖健康关爱行动,全面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能力,健全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网络体系。

    4. 加大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政策协调和扶持力度,开展计生家庭养老照护工作。

  5. 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管理和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计生项目,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改进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关怀关爱服务。打造一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和三留守人员综合服务示范点。开展流动人口健康家庭活动。

  6. 加强药具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城区三级药具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避孕药具采购、仓储、调拨、发放和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建立多途径、多方位和开放的药具发放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方便群众领取国家免费避孕药具,做好药具宣传、咨询、随访的规范服务,让育龄群众充分了解避孕药具品种、性能提升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7. 修改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强化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定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人口计生各项工作落实。

   (六)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

    深化卫生计生监督体系改革,完善卫生计生监督网络。不断充实基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构建城区联动卫生计生监督新体系,实现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覆盖。抓好卫生计生系统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依法执业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进卫生计生政务公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严把卫生计生行政许可关。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打击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力度。规范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法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学校、供水单位、采供血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检等工作。

  (七)推广中医药技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全面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人群覆盖率。至2020年,力争全城区10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镇卫生院设立或增挂中医民族医科。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卫生院具备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0%以上标准化中医馆。加强各类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重点培育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精英和骨干,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良庆建设

1. 完善疾病防控机制。推进防治结合,建立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传染病综合防治,建立控制严重传染病防控能力储备机制,巩固疾病消除和控制效果。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控制结核病发病率,血吸虫病基本实现传播阻断,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基本消除麻风病、疟疾,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

    2. 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监测调查,加强季节性病媒生物的防控,整治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规范药物管理和用药技术,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3.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大力推广建设和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使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4. 倡导全民控烟活动。开展烟草防控知识宣传,大力营造控烟良好氛围,积极提倡创建无烟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健康主题,全面倡导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推进控烟工作开展,提高防控烟草危害的意识和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 打造健康良庆品牌。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每年有计划实施健康良庆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活动,倡导群众加强锻炼,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完善卫生设施,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较强的卫生村镇品牌。结合实际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筑牢健康基础。以健康社区、健康村和健康单位为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序良俗,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社区居民的融合,倡导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邻里关系和家庭氛围。营造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改变不卫生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6%。每年创建1个健康社区(小区),完成5个健康社区(小区)的国家健康城市标准。

   (九)规范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推进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业务对接,构建综合监管、科学决策、精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卫生计生信息互联互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推动居民健康卡和远程医疗建设。到2020年,全城区90%的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90%的医疗机构接入卫生计生网,基本形成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十)强化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和服务,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提升危症急症救治能力,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均等的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妇女享有母婴安全、生殖健康的权益。加强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体系建设;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5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逐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继续推进婚育综合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降低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降低重症地中海贫血出生率;加强人类生殖辅助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药具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药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得到拓展;药具计划执行和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药具发放网络更加完善;新型药具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继续实施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整合村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职能,提升乡村计生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保健、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宣传教育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2.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强化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面向全社会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建立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为责任主体,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技术支撑的基层艾滋病防治网络;健全城区艾滋病致困人员社会救助和关怀体系,完善艾滋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帮扶救助工作制度,切实为符合救助条件的艾滋病致困人员提供社会救助与关怀服务。完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艾滋病监测检测能力。整合城区科技资源,健全我城区艾滋病防治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防治艾滋病科研项目,支持各医疗卫生单位研究适合我城区流行特点的艾滋病防控技术和基层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降低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人生存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以及故意传播艾滋病、利用感染者身份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各项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和吸毒传播。进一步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治疗随访工作质量,进一步巩固母婴阻断工作效果,提高病人治疗质量,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蔓延。继续降低新发感染和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确保艾滋病疫情不反复、不反弹。

3. 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健全城区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城区、镇两级常见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城区级食源性疾病爆发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对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4. 加强慢性病防控。建立覆盖全城区的慢性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发生。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开展血压、血糖测定,促进早诊早治,以肝癌、鼻咽癌为重点,逐步推动肿瘤防治工作。规范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提高检出率,完善干预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至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单位达到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5%,血吸虫病基本实现传播阻断,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力争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8%,基本消除麻风病、疟疾,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南宁市要求。

5. 加强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积极完善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对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发现力度,强化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推进患者全程随诊管理。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加强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控制,消除疟疾危害。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狂犬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策略。力争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以上,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麻风病危害。

6.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夯实常规免疫,做好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推进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调整完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在全城区范围内开展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工作,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推动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

7. 做好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控工作。建立与我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各级防治机构装备设备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疟疾等病危害,确保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碘盐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8. 加强血液管理。建立无偿献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制定应急状态临床用血方案,建立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推广合理用血新理念,规范用血标准,严格用血指征,有效促进血液使用效率。 

(十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保障能力和质量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水平,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全面推开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等。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机制,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行预约诊疗等便民惠民利民措施。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扎实推进专科专病建设,强化临床专科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推进医院不定期重点评价和大型医院巡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置长效机制。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建设完善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和医疗服务环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疾病控制、医疗保障、急救网络、卫生资源、卫生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科技工作、中医药民族医药等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十二)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要将卫生扶贫工作摆到更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措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行贫困人口新农合倾斜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婚前医学检查、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贫困地区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制定贫困人口就医优惠政策,对贫困户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组织直管医院到帮扶的村(社区)开展为贫困患者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上门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把发展卫生计生事业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层层落实责任,着力解决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计生国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修订和完善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把卫生计生事业纳入良庆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卫生计生发展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可持续的卫生计生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卫生计生经费投入到位。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方式,促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制转变和效率提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提升财政投入绩效。进一步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力度,降低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减轻居民就医经济负担。

    (三)加快法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和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卫生计生系统普法教育,提高行政执法和依法执业水平,严格依法行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整合和政(事)务公开、信息公开。提高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抓好卫生计生综合治理、维稳和信访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防控治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

(四)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卫生计生宣传阵地硬件建设,优化卫生计生户外宣传环境,构建卫生计生大宣传格局。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任务、重点以及人民群众现实需求,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及时准确向人民群众宣传卫生计生政策、健康科普、惠民实事等知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广大群众对卫生计生工作知晓率,培育群众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按政策生育的意识,为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社会环境。

(五)抓好行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作风建设常态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廉洁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利益冲突,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案件。加强党风廉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坚决查纠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抓好医德医风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规范政风,建设行风,把卫生计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完善监督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情况,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不断创新考核思路,规范监测和评估程序。建立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目标完成,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附件:良庆区卫生计生十三五基本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表

 

附件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预计)

完成时间

项目主业或属地

1

良庆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人民医院、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2

良庆镇卫生院坼迁回建

新建

2020年

良庆镇卫生院

3

那马镇卫生院易地重建

新建

2020年

那马镇卫生院

4

南晓镇中心卫生院综合门诊楼折旧重建

改扩建

2019年

南晓镇中心卫生院

5

南晓镇中心卫生院污垃电建设

改扩建

2019年

南晓镇中心卫生院

6

大塘镇中心卫生院污垃电建设

改扩建

2019年

大塘镇中心卫生院

7

那陈镇卫生院污垃电建设

改扩建

2019年

那陈镇卫生院

8

金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污垃电建设

新建

2019年

金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

蟠龙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卫计局

10

蟠龙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卫计局

11

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卫计局

12

五象湖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卫计局

13

五象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

2020年

良庆区卫计局

良庆区卫生计生十三五基本建设重点项目规划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城区党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城区政协办公室。

城区人民法院,城区人民检察院。

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28日印发

 

 

《良庆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7年6月28日,良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良庆区卫生计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为主要依据,明确提出良庆区“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工作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建设项目,为推进城区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建设“健康中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开创了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 的新篇章。 
    “十二五”期间,良庆区在市党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城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城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明显成效,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得到加强,实现了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十三五”面临的形势: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疾病谱变化、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引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多样化,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卫生计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水平必将产生深刻影响,使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二、“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目标 
   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立起适应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控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人口性别结构趋向正常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卫生计生主要发展指标。全城区总人口控制在39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95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2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5‰以下;人均期望寿命78岁。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58/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6%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6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2人。 
   三、“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主要重点工作和任务 
  (一)深化和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全面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推动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序推进非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降群众医疗费用。  
    (二)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根据五象新区规划发展和人口增长情况,合理布局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在城区新建设或旧城改造过程中,按照人口规划数预留社区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或建设用地。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快推进良庆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蟠龙、廷庆、五象湖等片区卫生服务中心,良庆镇和那马镇卫生院坼迁重建等工程建设。加强城区、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网络和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整合乡镇卫生妇幼健康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人员和设置,完善职业病、慢病综合防治体系,进一步改善良庆区医疗服务条件。 
    (三)增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扎实推进两孩政策,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管理新抽制、打造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持力度,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和综合治理机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四)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选拨培养好卫计领导干部、中青年骨干人才、卫生计生急需紧缺人才队伍。重点对全科、产科、儿科、中医等紧缺型专业的培养。合理配置中西医、社区卫生技术、基层计生服务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等人员岗位结构,构建城区联动卫生计生监督新体系,全面提升良庆区卫计领域各类人才能力和水平。 
   (五)强化服务供给,推进健康良庆建设。搭建医疗科技平台,开展疾病防治研究,建设一批中医药等有特色专科和防艾等专科的重点实验室,加强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完善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艾滋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推广中医药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体系,推进婚育综合服务和新型药具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城区医学科技服务整体水平。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打造一批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较强的卫生村镇品牌,使良庆区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环境。 
    (六)提高医保能力,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水平,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努力建设完善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实行贫困人口新农合倾斜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七)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推进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业务对接,构建综合监管、科学决策、精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到2020年,全城区90%的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90%的医疗机构接入卫生计生网,基本形成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法治建设等方面强化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