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社会热点回应

明年9月起南宁各校采用学区制管理 共享教育资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16:38 来源: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孟娟娟
字体+ | 字体- 分享:


    近日,南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宁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全市将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通过城乡帮扶、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形式设置学区,学区内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及师资力量,各学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并举的方式实现就近入学。2018年9月开学,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以学区制进行管理。
  组建学区 采取城乡帮扶学校联盟等形式
  ●南宁为什么要实行学区制管理改革?
  择校热,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渴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基础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南宁市此次实行学区制管理改革的目的。
  ●南宁将实行的学区制管理改革,对学区是如何设置的?
  根据《实施意见》,南宁市将按照“城乡统筹、强弱搭配、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根据县域内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距离远近等实际情况,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
  ●那么,每个学区有多少个学校?以哪种形式组建?
  《实施意见》也予以明确:学区设置可采取城乡帮扶、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多种组合形式进行设置。学区(集团)一般以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龙头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一般按小学、初中学段分别设置学区,也可探索初中+小学的模式设置学区。每个学区学校数原则上不超过10所。学区范围要涵盖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区设置由市教育局直接负责管理。
  就近入学 学区内单校与多校划片并举
  ●实行学区制管理中的“学区”,与市民口中经常提到的“学区”是一回事吗?
  并不是。每年到招生季前,教育部门都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每个中小学所招生的地段,某学校招生的区域范围被家长们称为“学区”,在优质学校招生范围内的住房成为家长们谈论的所谓“学区房”,这是对“学区”狭窄的理解。而学区制则是指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在学区内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帮扶,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市民对“学区”理解的偏差,反映的问题焦点则是学校的招生问题。
  ●实行学区制管理后,学校会怎么招生?自家孩子能就近上好学校吗?
  《实施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选择学区内划片方式。各学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并举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要求。
  原则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采取地段划片(单校划片)方式确定。地段划片(单校划片)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服务片区、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学校容量等情况,统筹划分学校招生地段范围并组织学校招生。在个别人口密集、学校设置不够合理、入学需求和学校学位供给有较大差距的地方,可积极稳妥探索多校划片方式。
   资源共享 教师可在学区内轮岗走教
  ●实行学区制管理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变化?会有哪些福利呢?
  对于教师来说,在学区内轮岗、走教、参加培训的机会将会更多,教学水平将得到提升。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让薄弱地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跨校兼课、支教、走教、轮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支持学区统一调配教师,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这样不仅“好学校”的教师能到薄弱学校给学生授课,薄弱学校的教师也可到“好学校”汲取更好的教学经验。
  对于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改革将意味着更多的培训和待遇的提高。《实施意见》提出,要配齐配足各学科合格教师,重点向村小学、教学点倾斜。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等问题,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同时,支持学区开展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补助标准。
  ●对学生来说,学区制管理能实现哪些资源共享,有什么积极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享受到的资源共享,包括了硬件的设施共享,以及教师资源的共享。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学生将能够共享设施较好的学校的资源,能听到“好学校”优秀教师的授课。
  《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改善学区学校办学条件,不仅要统筹学区学校体育场地、实验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场所建设,配齐配足教学设施设备,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同时,还要让学区内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促进学区教师资源、教学成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促进学区内学校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
  学校管理 学区设学区长打造管理团队
  ●以往都是市一级教育部门或城区直接管理中小学,进行“学区制”管理改革后,这些学校又该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根据《实施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学区长学校、学区其他学校将形成管理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区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学区长学校负责对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引领和帮扶,学区长由学区长学校校长兼任。
  在日常运行中,将按照“统筹协调、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分有序”原则,建立学区运行良性机制,统筹推进学区教育资源调配、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学区工作计划和学区议事、决策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学校安全管理等协作机制,搭建学校管理交流平台,提升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打造学区管理团队。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学区管理人员配备,每个学区设学区长1名、副学区长及管理人员若干名,均由各学校工作人员兼任。定期组织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加强学区管理后备人才储备,从学校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学区管理人才。
  提高质量 学区内学校实施“五个统一”
  ●实行学区制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区教育质量?
  《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学区教育质量,并提出了“五个统一”的措施。
  学区内学校统一课程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是统一的,提升课程实施效果。按要求,各学校还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必修、选修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共建特色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在教学研究上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实行统一的教学研究,实行学区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
  除了教学,学生的德育和校园文化也是“齐心协力”。在共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学区内学校将统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区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共创学区文化方面,学区要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
  另外,学区内将统一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
    改革先行先试
    兴宁区65个学校划分为10个学区
  学区制管理会如何管理,产生什么效果?在《实施方案》印发之前,高新区、兴宁区已经开始学区制管理改革的先行先试,它们将是未来全市学区制管理改革的缩影。记者对兴宁区开展学区制管理改革情况进行了采访。
  据兴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要求,2017年2月兴宁区就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制定了《兴宁区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区改革领导办公室,以集团化办学、村小互帮、学校联盟等方式,按小学、初中学段将65所中小学划分为10个学区(西关学区、朝阳学区、中兴学区、澳华学区、明秀东学区、长堽学区、育新学区、中学学区、九曲湾学区、南梧学区),建立中兴和澳华2个集团校。通过实行学区制管理,推进兴宁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
  大半年过去了,学区制管理改革在兴宁区开展如何,有什么成效?据介绍,该城区集团化办学成效比较明显。例如,中兴集团校(中兴小学+三塘镇四塘小学)制定“12345”办学思路,即一个指导思想、两种不同文化、三个交流平台、四个主要抓手、五个精准到位。
  澳华集团校(澳华小学+五塘镇西龙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采取“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作方式,提炼出“一个中心、双核文化、三个统管、四个提升、五个动态、六个抓手”的发展思路,全员参与,整体共同发展。“现在的三塘镇四塘小学,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不像大家印象中的农村小学。”该负责人说。
  此外,兴宁区的各学区内还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初步尝试学区内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校本培训,统一组织教师培训,统一开展质量监测。学区内高质量的教案、课件、中考题库等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共享。
  教师交流也成为常态。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支教,边远薄弱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市区任教,促进了学区内师资水平的提升;边远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提高明显。
  教育质量提升意识也普遍提高。学区学校校长、老师教育质量提升意识普遍提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明显加强,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招生方面,学区内采取单校划片方式落实就近入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与市区户籍儿童一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记者 孟娟娟)